無錫:都市菜園里“耕出”脫貧路(圖)
蔬菜網 時間:2019/1/31 來源:無錫日報 閱讀數:575 網友評論:1
水培蔬菜

“看它們長得多好啊,再過兩天,這些豆苗就能收割,我又能增加一筆收入了。”日前,記者來到江蘇省無錫市廣益街道毛灣家園小區居民李一鳳家中時,她正在對自己種植的幾盆豌豆苗開展“田間管理”,“其實很簡單,只要定時噴點水就好了。”李一鳳告訴記者,自從去年10月在政府公益創投項目幫助下種植水培蔬菜以來,自家的“都市菜園”每個月都能輕輕松松獲得三四百元收入,令她拮據的生活頗有改善。
廣益街道毛灣一社區是無錫市新建的廉租房小區,1400多戶居民中,各類特困家庭占10%以上。社區黨總支書記秦開介紹,當地有一批特別困難的失獨、殘疾人家庭,由于缺少工作技能、身體多病等原因,再就業難度極大,很多人常年靠政府救濟度日,脫貧遙遙無期。如何對這類人群開展*幫扶,讓他們在發展路上不“掉隊”,成為當地基層黨組織多年探索的課題。
去年下半年,在市慈善總會資助下,一個包括種植水培蔬菜在內的貧困家庭增收計劃定點毛灣一社區。記者在社區服務大廳一樓一個角落看到,幾個小小的“都市菜園”靜靜地樹立在墻角,社區干部正在對有意加入項目的居民介紹種植常識。“水培蔬菜的設備、種子,以及技術培訓都由政府資助無償提供給困難群眾,平均每戶約投入500多元。”秦開介紹,這種“都市菜園”占地極小,一般在家里占用的位置大約相當于一個鞋柜大小,種植品種有豌豆苗、麥苗、豆芽、花生苗等十余種。
66歲的陳風鳴已經在“都市菜園”耕種了好幾個月,他家中有一個30多歲的殘疾女兒沒有工作,老夫妻倆收入又都不高。水培蔬菜項目一推出,老陳就帶著女兒來學習種植技術,“我的菜銷路很好,每次收割后都是一搶而空。”陳風鳴告訴記者,由于水培蔬菜不施肥、不打農藥,完全是綠色有機的,所以很受市場歡迎。上星期,他收割了3斤多花生苗,在微信朋友圈推出1個多小時就賣光了。如今,老陳的女兒靠這個“都市菜園”,每個月可以增加收入500元以上。
人口比重大,*扶貧對象多、難度大,給社區的*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小壓力和挑戰。為此,社區給予他們強有力的支撐,走出了一條社區*扶貧的特色之路。
目前,毛灣一社區已有10多戶困難家庭開展種植水培蔬菜,還有更多的人躍躍欲試。社區黨總支書記秦開操心的事情,也從引導種植變成開發市場,“將來規?;a之后,如何保證蔬菜有個穩定銷售很重要。”她說,現在已經跟廣益街道食堂達成合作意向,食堂會定期收購一批蔬菜。此外,他們還與大世界影城京東店合作,設置了專門柜臺來銷售產品,“我們將創建社區的公益品牌,爭取更多的愛心企業參與項目,并將這種*幫扶模式復制推廣,幫助更多低收入居民增收。”
相關新聞
- 水培蔬菜產業扶貧論壇在京舉行
- 在北京月薪多少 才能吃得起24.75元/斤的水培...
- 成都:山珍與水培蔬菜強強聯合
- 河北永清:無土水培蔬菜助推產業升級(圖)
- 福建漳浦:水培蔬菜成了時髦菜
- 云南曲靖水培蔬菜環保豐產(圖)
新聞關鍵字: 水培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