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步康村的黃瓜好吃又好賣
蔬菜網 時間:2018/3/14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閱讀數:593
“今年過了個好年,縣委辦公室扶貧工作隊給我們送來的大棚黃瓜好產業,不到兩個月,我家一個大棚收入就達到2萬元,開春我打算再擴建一個大棚。”絳縣貧困戶荊愛枝高興地盤算著自己的脫貧致富賬。
56歲的荊愛枝是絳縣古絳鎮北步康村人。村名雖叫北步康,但是這里偏僻落后土壤干旱,村民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和荊愛枝一樣的貧困戶全村共有17戶。
在扶貧攻堅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開局年,絳縣縣委辦公室扶貧工作隊在縣農業園區化、產業化、現代化、綠色化、科學化的政策指導下,經過市場調研和科學研判,立足北步康村毗鄰新絳、曲沃蔬菜市場的區位、信息、技術、銷售優勢和深層優質礦泉深井水的澆灌優勢,多方考察論證,集思廣益,*終定下北步康人脫貧致富大盤子——建高效農業,發展大棚黃瓜。
調子已定,說干就干。北步康包村扶貧工作隊縣委辦公室一班人聯合縣鎮村三級平臺各有關部門和縣農商行,積極推動北步康村人先后流轉土地100余畝,籌資250萬元,在村頭建起了17座高效農業黃瓜大棚,并成立了碧海青天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苗、種植、銷售,高薪聘請大棚黃瓜種植專家傳授種植技術。
一石激起千層浪。優惠的政策扶持,幾近為零的種植風險,讓紫金山下這個固守舊貌、多年不變的窮鄉僻壤沸騰活躍起來。村里的貧困戶、城里的“蜘蛛人”“打工妹”、常年干“零活”、白發蒼蒼年逾60的老者、跑運輸的司機紛紛回村,拔了玉米和小麥,整合土地,掏出多年的積蓄,建起了自家的黃瓜大棚,信心十足地念起了“黃瓜經”。
“什么都不用你發愁,工作隊幫扶,村長帶頭,專家全程指導,合作社社員抱團發展闖市場,我只負責種好地收好錢就行。”農戶蔡甲館說。
摘頂蔓、整理旁枝、控制適度溫度、按時升降大棚卷簾,北步康的大棚種植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已經實現從*初的種糧食靠天吃飯到種黃瓜靠棚吃飯的華麗轉身。
北步康的黃瓜在開棚銷售的短短一周內,就深受侯馬、新絳、臨汾、太原等周邊縣市客商的高度認可,并加價訂購。從*初1元一斤到1.3元一斤、2元一斤、2.5元一斤、3.2元一斤……北步康的黃瓜好吃又好賣,幾乎是*一個價格,并且每次都是批發商的保溫卡車直接開到地頭拉貨,現錢交易。從2018年元旦至今,每個大棚收入已突破2萬元,預計2018年底,每個大棚收入可達10萬余元。
“北步康的黃瓜好吃又好賣,原因很簡單,首先我們采用的是當前先進的標準立柱式蔬菜大棚,墻體厚,保溫效果好,抗風雪能力強,透光率高,種植全程由技術人員指導把控,全部施有機肥,本村優質礦泉深井水澆灌。”該村村委主任蔡亞旭快人快語。
蔡亞旭稱,隨后他們將在現有黃瓜大棚的基礎上,進一步流轉土地,吸引農戶入社,延伸產業鏈,推動黃瓜線上線下交易,實現農業的現代化高效化規?;a經營,提速北步康人跨步奔小康的美好愿景。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