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綿疫病的防治
黃瓜綿疫病
黃瓜綿疫病
黃瓜綿疫病


瓜綿疫病
【癥狀】黃瓜綿疫病又稱綿腐病,主要危害果實。此有別于黃瓜疫病主要侵害植株莖基部和莖蔓、莖節造成植株萎蔫枯死。被害果實表面初現暗綠色水漬狀圓形或不定形小斑,后漸擴大并向四面擴展,嚴重時病部延及整個果實,病果質地變軟,表皮出現皺紋,內部果肉變褐腐爛,后病部逐漸收縮,易脫落。在高濕條件下,病果表面長出茂密的白色綿毛狀物,有的綿毛狀物,外觀如濕水棉絮。
【病因】病原為鞭毛菌亞門真菌,包括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 Dast.]、辣椒疫霉菌[P.capsici Leonian]和茄子疫霉菌[P.melongenae Sawada],而以寄生疫霉菌[P.parasitica Dast.]為主。病菌均以菌絲體和卵孢子與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越冬。南方特別是在廣東,周年都有黃瓜種植,病菌主要以無性態的孢子囊及游動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依靠風雨傳播,在寄主間輾轉侵染危害,完成病害周年循環,越冬期并不明顯。高溫多濕的天氣有利于發病,植地連作、低洼潮濕、株間郁閉和偏施氮肥都易誘發本病。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調查,一些抗耐疫病的黃瓜品種,如津雜系列,中農系列、湘黃瓜系列以及廣東的夏盛與早春2號是否也抗綿疫病,有待各地進一步觀察確定。
【防治方法】本病雖然主要侵染黃瓜果實,與主要侵染莖蔓造成植株枯萎的黃瓜疫病有所不同。但病原同屬于鞭毛菌亞門的疫霉菌屬,只是種不相同,而且兩病在發病特點與規律上也有許多相同之處,故防治上可結合進行。在本病常發地區或田塊,在噴藥防治疫病時,除噴好地面與離地l米范圍的莖蔓外,也應兼顧噴藥保護果實,以減輕綿疫病的危害。藥劑選用同黃瓜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