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眼斑病的防治
姜眼斑病
姜眼斑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葉斑初為褐色小點,后葉兩面病斑擴為梭形,形似眼睛,故稱眼瑚或眼點病。病瑚灰白色,邊緣淺褐色,大小5~10X3一4毫米,病部四周黃暈明顯或不明顯,濕度大時,病斑兩面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飽子梗和 分生飽子。
病原Drechslera spicifera稱德斯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飽子梗多單生,攬黃
色,正直不分枝,基部細胞膨大,頂端色淺,產飽細胞多茁芽殖,合軸式伸長;分生飽子長橢呈圓形,兩端鈍圓,單生或頂側生,正直,淺攬黃色,具2~7個隔膜,大小22一53X8一14微米。
【病因】病菌以分生飽子叢隨病殘體在土中存活越冬。以分生飽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冉侵染。溫暖多濕的天氣有利本病發生,植地低洼高濕,肥料不定,特別是鉀偏少,植株生長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強肥水管理。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清溝排潰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植株抵抗力;(2)縛劑防治可結合防治姜其他葉斑病進行。重病地或田塊可噴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膠懸劑3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飛0可克瘟散乳油8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