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蟲的防治
金毛蟲

金毛蟲

金毛蟲


學名 Porthesia scintillans
【癥狀】以幼蟲取食葉片和花,影響寄主植物生長。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8.0~12.3毫米,翅展20.1~37.3毫米。前翅赤褐色,內橫線和外橫線黃色,向外呈孤形。后翅黃色,頭部和胸板橙黃色,胸部淺黃棕色。卵扁圓形,中央凹陷,橫徑0.64~0.72毫米。老熟幼蟲體長13.4~23.5毫米,頭淺褐色,體暗棕色。前胸背面有3條黃色縱紋。中胸背面有2條黃色縱紋和3條黃色橫紋。后胸背線黃色。
【病因】在南方每年發生7代,世代重疊。以3齡以上幼蟲在葉片上越冬。越冬幼蟲翌年3月下旬落地結繭化蛹。4月中旬成蟲羽化,將卵產在寄主植物小枝和葉片上,卵成堆,上覆蓋絨毛。每雌產卵96~368粒。幼蟲共5齡,少數4齡。初孵幼蟲先取食卵殼,然后群集于嫩葉上取食,把葉片吃成小缺刻。3齡后分散取食,不僅可食盡全葉,還可取食葉柄、花等。冬季連續低溫,越冬幼蟲成活率低,翌年的蟲害輕。
【防治方法】清除病殘體、草叢中的蟲蛹。黑光燈誘殺成蟲。進行生物防治,每667平方米菜田用每克含80~100億孢子的白僵菌粉125克制成菌粉,在田間噴灑,防治第1、2代的幼蟲。也可進行化學藥劑防治,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殺螟硫磷乳油 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1000~2 000倍液,或8%殺蟲素乳油3000倍液噴,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或20%除盡懸浮劑1000倍液,或25%唑蚜威乳油1000,或5%銳勁特懸浮劑2000倍液,或18.1%富銳乳油2500倍液,或1%海正滅蟲靈乳油30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毒殺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