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軟腐病的防治
軟腐病

軟腐病

軟腐病



【癥狀】甘藍軟腐病,一般始于結球期,初在外葉或葉球基部出現水浸狀斑,植株外層包葉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數天后外層葉片不再恢復,病部開始腐爛,葉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漸腐爛成泥狀,或塌倒潰爛,葉柄或根莖基部的組織呈灰褐色軟腐,嚴重的全株腐爛,病部散發出惡臭味,別于黑腐病。
【病因】菌體短桿狀,具2-8根周生鞭毛,大小0.5-10μm×2.2-3.0μm,無莢膜,不產生芽孢,革蘭氏陰性。不耐干旱和日曬,在室內干燥2min或在培養基上曝曬10min即會死亡;致死溫度50℃,10min。在土壤中未腐爛寄主組織中可存活較長時間。但當寄主腐爛后,單獨只能存活兩個星期左右。病菌通過豬的消化道后可能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在結球期發病危害最重,應以栽培措施防治為主,結合藥劑防治。
a.農業措施:首先應消除病源,抓好輪作倒茬。清除病殘體,不用未充分腐熟的堆肥,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病穴用石灰進行滅菌。減少或避免損傷植株,采用高壟或高畦栽培,有利通風透光和排水。
b.藥劑防治:可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50%代森銨600——800倍液噴霧,5——7天1次,連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