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藍菌核病的防治
甘藍菌核病

【癥狀】從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留種株。主要危害葉片和莖基部。染病幼苗多在近地面處的莖基部變色,呈水漬狀和腐爛,引起猝倒。甘藍成株受害多在莖基部、葉柄或葉片上,初生水漬狀淡褐色病斑,呈不規則形,無明顯邊緣,在潮濕的環境下,病斑上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和黑色鼠糞狀菌核。后期組織軟腐,無臭味。留種株(大白菜、小白菜、蘿卜等)發病在終花期,葉、莖及莢受害,但以莖部受害最重。一般多從距地面較近的衰老葉片或植物下半部老葉下開始發病,初呈水漬狀淺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濕的環境下,病斑上可以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并在葉柄向莖蔓延,引起莖部發??;莖部病斑亦先呈水漬狀,后凹陷,由淺褐色變為白色,高濕條件下患病部也能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體,最后莖桿組織腐朽呈纖維狀,莖內中空,生在黑色鼠糞狀菌核;種莢受害呈黃白色,莢內常生有黑色小粒狀菌核。
【病因】甘藍菌核病毒。
【防治方法】對于菌核病的防治,主要采用農業措施控制越冬菌核數量,及田間相對濕度,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時施藥保護。具體措施為:
農業防治:
?。ǎ保┻x用無病種子或進行種子處理:從無病株上采種??捎?0%鹽水淘除浮上來的菌核,然后用清水反復沖洗種子;也可用55℃溫水浸種15min,殺死菌核,然后在冷水中浸3h,再催芽播種。
?。ǎ玻┘訌娫耘喙芾?對病地要進行深翻,使菌核深埋土中不能萌發出土;采用高畦或半高畦鋪蓋地膜栽培,以防止子囊盤出土;發現子囊盤,可進行中耕,及時鏟除子囊盤,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
化學防治:
(1)噴藥防治:發病初期立即噴藥,可選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4O%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植株莖基部及地面應噴灑藥液保護,隔7~8天一次,連續防治3~4次。在利用菌核凈、速克靈、撲海因等藥劑防治菌核病時,要注意交替用藥,以防止菌核病菌產生抗藥性。
(2)煙熏防治:對于保護地栽培的十字花科蔬菜可用10%速克靈或15%腐霉利煙熏劑,傍晚進行密閉煙熏,每667m2每次250g,隔7天熏1次,連熏3~4次。
(3)粉塵法防治保護地蔬菜菌核?。簻缈朔蹓m劑每667m2保護地只需5~10min即可噴藥完畢,比噴霧法提高工效20倍左右。施藥后不增大溫室或大棚內的相對濕度,對防治喜高濕病害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