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緣枯病的防治
甘藍緣枯病

【癥狀】甘藍緣枯病是甘藍的重要病害。該病主要發生在生長后期,以包心期發病重。病株從包心期開始發病,初期葉緣均呈油漬狀灰褐色壞死,漸向葉柄主向發展,病部變為黃褐色,新侵染區呈灰褐色油漬狀壞死,隨病害發展包心葉緣均干腐抽縮,停止生長。
【病因】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隨種子帶菌成為田間發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從葉緣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發病后病部產生細菌借風雨、澆水和農事操作等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溫暖潮濕有利于發病,葉面結露和葉緣吐水是病菌活動、侵染和蔓延的重要條件。在春秋甘藍種植期間,連續陰雨天多、霧多霧重、田間植株郁閉、通透性差、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等有利于發病。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將病株拔除并配合藥劑防治,可選用47%春雷霉素?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8.3%氫氧化銅干懸浮劑1000倍液、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25%噻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噴霧,10~l5天1次,視病情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