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黑腐小菌核病的防治
黑腐小菌核病

黑腐小菌核病

黑腐小菌核病



【癥狀】病株葉片和花莖多由先端開始變黃,逐漸向基部發展,部分或全部枯死,與白腐病癥狀相似。葉鞘基部和根部腐爛褐變,生有黑色不規則形狀的小菌核,大/為1·5一3毫米X1一2毫米,有時幾個菌核合并在一起。苗朔發病可引起大量死苗。
【病因】病原菌主要以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春、秋在降雨或高濕
條件下,菌核產生子囊盤,并放射子囊飽子傳染植株。帶菌的土雜肥也能傳病。發病適溫l5℃,在20℃以上發病受抑制,春季和秋季多雨年份發病重。連作地塊,低洼易澇地塊,土壤酸性、粘重、透水性差的地塊發病趨重。氮肥施用過多,植株易感病。
【防治方法】清除田間病殘體,深耕土地,不用病殘體堆制土雜肥。發病嚴重的田
塊不種蔥類和大蒜,合理輪作。加強栽培管理,平衡施肥,避免氮肥施用過多,強酸性土壤需施石灰。雨后田間及時排水,灌溉時適量澆水,不可大水漫灌。發病初期及時用菌核凈、速克靈等藥劑對水噴施或灌澆。防止大蒜發病還可用速克靈等藥劑拌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