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白銹病的防治
菠菜白銹病

菠菜白銹病

菠菜白銹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背面產生白色皰狀小膿皰,大小1~5毫米,對應葉面呈淺黃色至灰白色,邊緣不明顯,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狀物,即病菌的孢子,病斑多的葉片黃枯。該病廣西已有記載。
【病因】在溫暖地區,寄主終年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氣流輾轉傳播,完成其周年循環,無明顯越冬期。自銹菌在0~25℃均可萌發,潛育期7~10天,故此病多在緯度或海拔高的低溫地區和低溫年份的低溫季節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進行隔年輪作。
(2)菠菜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殘體,以減少菌源。
(3)選用無病種子或用種子重量0.3%的35%甲霜靈拌種。
(4)注意田間排漬,疏株通風。
(5)在發病初期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三乙膦酸鋁(霜疫靈)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