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播秋番茄病蟲害防治
夏播秋番茄病毒病

夏播秋番茄芽枯病

夏播秋番茄蚜蟲



夏播秋番茄的生產以其產量高、效益高、品質優而被京郊廣大菜農所接受。但是目前秋棚番茄的病毒病、芽枯病發病率較高,特別是順義、通州、大興等主產區,在今年氣溫較高的條件下育苗,普遍存在著這一問題,因此提出如下管理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病毒病
【癥狀】株生長無明顯異常,但嚴重時病部除斑駁外,病葉和病果畸形皺縮,葉明脈,植株生長緩慢或矮化,結小果,果難以轉紅或只局部轉紅,僵化。
【病因】高溫、干旱是發病的首要條件。病毒病適宜的發病溫度在38—43攝氏度之間,低于35攝氏度或高于45攝氏度都不利病害發生。在日常栽培管理中,應人為地進行調控,趨利弊害。
【防治方法】
?。ˋ)及時澆水。從幼苗定植到坐果中期,應保持棚內地表濕潤,地表含水量應不小于75%?/FONT>80%,棚內空氣濕度不小于70%。
?。˙)溫度控制。采取早晚開風,夜間開風(夜間無雨的條件下),中午避風的管理方法,特別是中午光照強度大時,更應提早避風,主要目的是(1)保證棚內空氣有較高的含水量,并減少水分蒸發,保證植物嫩葉及生長點不因水分蒸騰作用而萎蔫;(2)防止風口兩側的植株葉片因強光直射而曬死焦枯;(3)有條件的利用手壓噴霧器或機動噴霧器及時進行葉面噴霧補水;(4)利用遮陽網進行物理防治,一般每天上午10點拉好防曬網,下午5點以后放下見光,能有效控制病毒病的發生;(5)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1.5%植病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或20%病毒A800—1000倍,或6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噴霧防治,特別是6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對控制病害的發生并鈍化病毒效果明顯而無公害。
二、芽枯病
【癥狀】西紅柿芽枯病發生部位一般在植株第二、第三穗果的著生處附近。發病株腋芽處出現縱縫,形成裂痕,呈豎“一”字形或“Y”形,裂痕邊緣有時不整齊,但沒有蟲糞,芽枯病發生嚴重的植株,生長點枯死不再向上生長,而是出現多分枝向上長的情況。
【病因】是一種生理病害,受氣候影響較大,其中高溫、干旱是發病的主要因素。癥狀表現為:生長點生長明顯受到抑制呈球狀;第一花序下葉片橫向快速生長,枝葉肥大。
【防治方法】(1)采用遮陽網避強光。方法同病毒病物理防治法;(2)調控法:用920生長調節劑一克加水35公斤對植株頂部快速均勻噴霧,治愈率95%以上。
三、蚜蟲
【癥狀】一類喜歡為害嫩捎嫩葉,造成婉加十卷曲或終縮成團。嫩梢彎曲抑制生長,如栗樹蚜蟲,木模綿蚜等;一類喜歡為害老葉枝條,造成枝、葉淌水,并易引起煤污病,影響樹木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早春極易風梢而死,如側柏蚜蟲、松大蚜蟲等,一類喜歡為害老葉、枝干,造成黃葉、煤污病以至脫葉,如紫薇長斑蚜、金銀木蚜等;一類喜歡為害花蕾、嫩梢,嚴重影響開花的數量和質量,如月季長管蚜、扶桑綿蚜等;一類通過為害刺激植物組織增生,形成蟲瘦,如榆樹秋四脈綿蚜等。蚜蟲長時間在植物上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的大量汁液,食量很大,最多的每小時取食達其體重的133%,由于大量蚜蟲為害,.造成植物根、莖、葉、花蕾、花的生長停滯或延遲,以致葉黃,花蕾不能開或脫落,使植株衰弱,特別是再遇到不良環境,常造成整株整片枯死。
【病因】蚜蟲是傳毒的主要媒介。
【防治方法】(1)利用蚜蟲的驅避性,在保護地設施內懸掛銀灰膜,或誘殺黃板(對有翅蚜效果明顯)或使用防蟲網隔絕蟲源。(2)化學防治:用0.36%世綠(苦參堿)1000倍?/FONT>1500倍均勻噴霧防治,連防2—3次,效果在95%以上。用25%綠維蚜絕乳油2000—3000倍噴霧防治,有明顯的觸殺和胃毒作用。還可用30%蟲螨凈煙霧劑防治,連用2—3次,防效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