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黑根病的防治
豌豆黑根病

豌豆黑根病

豌豆黑根病



【癥狀】豌豆黑根病主要為害莖基部。莖基和主根染病,病部初呈水漬狀,逐漸變軟,初輕微變色,后呈黑褐色,病組織附近根減少,根毛易脫落,造成植株大量枯死。
【病因】病原物為鞭毛菌亞門的真菌根腐絲囊霉。藏卵器亞球形或近球形,頂生于通常較短的分枝上,壁的內表面呈波紋狀,卵孢子橢圓形或亞球形,近無色至深黃色,雄器頂生,多彎曲常分枝。菌絲分枝不太繁茂,游動孢子囊由營養菌絲一端產生隔膜直接形成,成熟后釋放出幾十至幾百個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先成群休止,休止時球形,不久即分散,多先生一乳頭,從乳頭處再釋放出若干長有二根鞭毛的游動孢子,有時游動孢子休止后可直接萌發,長出芽管。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可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以藏卵器和菌絲體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土壤中水分充足時,產生孢子囊,孢子囊釋放出大量游動孢子,發芽后穿透幼苗子葉下軸或根部外皮層侵入,經潛育即發病。該病發生與土壤水分關系密切,病菌在20℃左右生長良好,土壤溫度低,出苗緩慢,有利于病菌侵入則易發病,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及反季節栽培發病重。
【防治方法】
在田周圍挖溝造渠,以便時水迅速排出,防止大田濕度提高。畦要寬要高,多發病地塊應輪作。多施有機肥,播種期不要提前,收獲后,應將植株殘體集中燒毀。
(1)床土消毒,床土應選用無病新土,如用舊園土,有帶菌可能,應進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種雙粉劑7克,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9克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克對細土4~5千克拌勻,施藥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澆透,一般17~20厘米深,水滲下后,取1/3充分拌勻的藥土撒在畦面上,播種后再把其余2/3藥土覆蓋在種子上面,即上覆下墊。如覆土厚度不夠可補撒堰土使其達到適宜厚度,這樣種子夾在藥土中間,防效明顯,殘效月余。(2)加強苗床管理,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盡量不澆水,必須澆水時一定選擇晴天噴灑,不宜大水漫灌。(3)育苗畦(床)及時放風、降濕,即使陰天也要適時適量放風排濕,嚴防幼苗徒長染病。(4)發病初期噴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每m噴淋對好的藥液2~3升,或15%惡霉靈(土菌消)水劑450倍液,每m 3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