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千頭椿主要蟲害的防治
千頭椿

樗蠶蛾

斑衣蠟蟬



千頭椿樹干通直高大,樹冠緊湊,葉大蔭濃,對煙塵和二氧化硫抗性較強,是很好的行道樹及庭蔭樹,非常適合園林綠地和工礦區綠化。下面僅就千頭椿上夏季經常發生的害蟲介紹如下:
樗蠶蛾
【癥狀】成蟲大型,體長20至30毫米,翅展110至125毫米,體青褐色,頭四周、頸板前端、前胸后緣、腹背線、側線及末端均白色;前翅褐色,頂角圓突,粉紫色,具黑色半透明眼斑1個,前后翅中央各具新月斑1個,斑外側有縱貫全翅的寬帶1條,帶中粉紅色,外側白色,內側深褐色,邊緣有白曲紋1條。卵扁橢圓形,長約1.5毫米,灰白色,上有褐色斑。老熟幼蟲體長55至60毫米,青綠色,被有白粉,各體節有刺6根,以背中2根為大;體粗大,頭、前中胸及尾部較細。蛹棕褐色,長約28毫米。繭灰白色,橄欖形,上端開孔,繭長50毫米左右。
【病因】年發生2代,以蛹在雜灌木上結繭越冬。5月成蟲羽化、交尾、產卵,產卵于葉背,卵成堆,卵約經12天孵化幼蟲,初齡幼蟲群集危害,6月間第一代幼蟲孵化危害,幼蟲歷期30天左右;8、 9月間第二代幼蟲孵化危害,10月間幼蟲開始作繭化蛹過冬。
斑衣蠟蟬
【癥狀】成蟲體長14至22毫米,翅展40至52毫米;前翅長卵形,基部2/3淡褐色,上有黑斑點10至20個,端部1/3黑色,脈紋白色;后翅扇形,膜質,基部一半紅色,上有黑斑6至7個,翅中有倒三角形白區,翅端及脈紋黑色。卵長圓形,長約3毫米,灰色,背兩側有凹入線,中部縱脊。若蟲黑色,翅不發達,老齡若蟲體長約13毫米,體背淡紅色,頭前端尖角,足黑色有白點
【病因】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棲息時頭翹起,有時可見數十頭群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條直線;引起被害植株發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縮,畸形等,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
1. 建園時,不與臭椿和苦楝等寄主植物鄰作,降低蟲源密度減輕危害。
2. 結合疏花疏果和采果后至萌芽前的修剪,剪除枯枝、叢枝、密枝、不定芽和蟲枝,集中燒毀,增加樹冠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濕度,減少蟲源。結合冬剪刮除卵塊,集中燒毀或深埋。
藥劑防治
在低齡若蟲和成蟲危害期,交替選用30% 氰戊·馬拉松( 7.5%氰戊菊酯加22.5% 馬拉硫磷)乳油2000 倍液、50%敵敵畏乳油1000 倍液、2.5% 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混加0.1% 洗衣粉、10%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 倍液、5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人工防治
若蟲和成蟲發生期,用捕蟲網進行捕殺。
種植防治
斑衣蠟蟬以臭椿為原寄主,在危害嚴重的椿林內,應改種其它樹種或營造混交林。
天敵防治
保護和利用寄生性天敵和捕食性天敵,以控制斑衣蠟蟬,如寄生蜂等。